主题活动

报道 | 阅读合伙人Vol.36: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 日期:2025-05-10 浏览量 : 1428 来源: 本站

“当蛤蟆先生推开心理咨询室的门,一场关于自我觉察的冒险就此启程。”2025年5月10日,“阅读合伙人”第36期活动如期举行。本期活动聚焦英国作家罗伯特·戴博德的心理学寓言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,由我馆优秀讲书人许红梅带领读者深入蛤蟆先生的内心世界,在十次心理咨询的对话中,见证一场从抑郁到觉醒的心灵蜕变。

活动伊始,许红梅以作者戴博德的背景为引,揭开这部经典作品的创作底色。戴博德不仅是心理学家,更是故事的编织者。他借《柳林风声》的角色,将心理咨询的艰深理论化为一场温柔而深刻的对话。她通过蛤蟆先生从热情到颓丧、再到重生的转变,勾勒出情绪困境与自我救赎的普世命题。

心理咨询师苍鹭的提问像一把钥匙,撬开了蛤蟆尘封的记忆。许红梅以书中“三种自我状态”理论为核心,剖析情绪背后的心理机制。当蛤蟆陷入“儿童自我状态”时,他重复着幼年讨好父亲的模式;当他被“父母自我状态”支配时,又化身为严厉的自我批判者;唯有“成人自我状态”,才能让他用理性直面痛苦,而非逃避或攻击。

每一次咨询都是一次自我解剖。许红梅以蛤蟆与苍鹭的十次对话为脉络,还原了心理咨询的真实场景。从“情感温度计”标记情绪,到追溯童年创伤;从揭露“自证预言”的桎梏,到重构人生故事的主线。她层层递进,揭示心理成长的本质:疗愈不是抹去伤痕,而是重新赋予经历意义。

本期“阅读合伙人”以细腻的文本分析和生动的心理学视角,让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超越寓言范畴,成为一面映照当代人心理困境的明镜。情绪的底色或许由童年勾勒,但成年的我们永远握有调色盘。



二维码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<< 上一篇

报道 | 阅读合伙人Vol.37:《写出我心》

下一篇 >>

报道 | 悦读护芽——小小牙医初体验,守护口腔健康行..

官方微信

官方微信

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

客服热线

83506911

开放时间:8:20 - 19:00
返回顶部